首页- 海淀区第四届校园中医药文化节-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课程研究展示

中医药抗疫——北京市育英学校鲁婷婷

2023-06-19 10:56:29

来源: 北京市育英学校

教学目标:

知道张仲景和华佗及他们对中医学的贡献;知道中医药在抗击新冠疫情期间发挥的重要作用。

识读地图、阅读分析文字和图片史料等,初步掌握归纳和比较等方法,培养获取有效信息、分析资料的能力。

认识中医药文化的特征,感悟和学习华佗、张仲景、屠呦呦等中医药工作者的优秀品质。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导入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广大中小学生的假期生活,也改变了学生们在家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在那段特殊的疫情防控期间,我们学校在组织开展“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工作,这体现了科学技术带来的便利。

如果没有信息技术,很多时候瘟疫来临是没有条件继续学习的。

我校医务室联合社团也推出了“健康战‘疫’我先行”活动。以小打卡平台为基础,设置了一个“健康战‘疫’我先行”的主题活动,引导全校师生积极面对疫情宅家生活的“枯燥”,做更有意义的事。

医务室老师们自己拍摄小视频给同学们演示正确的洗手方式、如何正确佩戴口罩和急救小常识,宣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控知识。体育老师录制各种运动示范视频,食堂老师们制作精美的健康美食。

同学们积极参加打卡,也积极晒图,有制作美食的,有护眼爱眼的,有强身健体的,活动丰富多彩。还有很多学生录制了眼保健操、护眼知识、编排健身操、组织绘画活动、制作健康美食等。通过参与爱眼活动、健身运动、营养膳食等活动,宣传健康生活学习方式,让更多人受益。

中医药的诞生 从有人类生命以来,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就是传染病。现在我们知道传染病

医药学要点:医书、成果、名医、贡献。

先秦:——春秋战国:扁鹊:四诊法;《黄帝内经》中医学奠基之作

东汉:神医华佗 :外科手术(麻沸散)、 五禽戏 ;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疾病症候)、提出了(辩证分析、对症施治)、提倡预防疾病(治未病),官员行医(堂:同仁堂、九芝堂、胡庆余堂)

相关史事,华佗对弟子吴普的教导对我们是否有现实意义?运动可以健身,但要适度;带动爸妈和亲戚长辈一起做健身运动。

张仲景像的文字说明,能看出张仲景怎样的品质?身在朝堂,心系百姓,身体力行,以民生为本的务实精神。

【出示材料】引言:“疫,民皆疾也”《说文解字》;据《中国疫病史鉴》,西汉至今二千多年,重大疫情共352次,最终都得到有效控制。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人们一般采取内服煎煮汤剂和佩戴、烧熏、涂抹、点眼、洗浴等外用药物手段预防和治疗疫病(瘟疫、伤寒、时气)。

此次中西医联合诊疗抗击新冠肺炎过程中,中医药学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河南省通许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确诊和疑似病例全部治愈康复,医院1200多名医务人员零感染,治疗:服用大青龙汤,射干麻黄汤+千金苇茎汤,泽漆汤+茯苓四逆汤;预防:服用甘草干姜汤+艾熏;推广到全县,效果极好。甘草干姜汤出自中国第一部瘟疫防治著作,至清朝历代中医共撰写与此著作相关的医书700多部。

张仲景和华佗 【出示材料】《马王堆汉墓帛书》、《三国志》节选

问题:华佗对中医学的贡献有哪些?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思考作答

【出示材料】《伤寒杂病论》节选、《甲乙经》节选

问题1:张仲景撰写《伤寒杂病论》的原因是什么?

问题2:概括《伤寒杂病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问题3:张仲景对中医学的贡献有哪些?

学生活动:分析材料,提取信息,思考作答

现代中医抗疫

1.中医治疗流脑、乙脑

2.三因制宜

3.中医应对新冠疫情

4.如何应对瘟疫

练习巩固 随着西方科学技术及西方医学在我国的传播发展,在如何发展中医学的问题上,不仅出现了中西医汇通的主张,同时也产生了中医科学化的思潮。有人 赞同用科学方式整理中医,如主张中医学应接纳传染病学说、内分泌说、维他命说,将经验实验化,药物化,科学化,治疗机械化。

——摘编自张成博、程伟《中国医学史》

(1)自近代以来,人们对中医学的发展提出了什么主张?分析以上主张出现的时代背景。

答案:主张:中西医汇通或中医科学化。

原因:随着列强入侵,西方科学技术传入中国;中国人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任意答出一点,即给分)

学生活动:识读资料,分析图片,思考作答

每每遇到研究困境时,我就一遍又一遍温习中医古籍,正是葛洪《肘后备急方》有关:“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截疟记载,给了我灵感和启发,使我联想到提取过程可能需要避免高温,由此改用低沸点溶剂的提取方法,并最终突破了科研瓶颈。——2015年屠呦呦获诺贝尔奖演讲

(2)说明屠呦呦的成功与传统中医的关系。从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答案:关系:挖掘中医宝藏,并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启示:言之成理。示例1:继承、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示例2:科学探究应坚持不懈

小结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注意衣食住行,养正气。不吃凉的、辛辣的,规律作息。符合中国人的生活特点。中国人日常生活的行为准则。春夏秋冬,顺应节气,保护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