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海淀区第四届校园中医药文化节-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课程研究展示

《中草药的生长环境与气候》教学设计——北京市海淀实验中学王江珊

2023-06-19 11:00:48

来源: 北京市海淀实验中学

【教学内容】

 我国地域辽阔,富有多种自然地理条件,蕴藏着丰富的中药资源。每种生物都有其适宜的生存环境,离开了其特定的生存环境其生存能力就会受到限制甚至死亡。构成自然环境的要素包括太阳辐射、大气、水、土壤等,是生物生存的基础物质。各种环境物质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其综合作用维系着生物的生存和发展。由此而形成的气候条件,对药用生物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作用。因此,本节课内容着重从气候条件方面对中药资源与环境的关系进行教学、分享。

【学情分析】

中草药的生长环境与地理学科自然环境有密切关联,初二年级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相关内容有部分知识储备,初步掌握自然环境关联性的相关分析方法。初二学生思维活跃、感情丰富、求知欲强、好奇心强,在接受知识上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乐于接受有趣的新鲜内容。这为本节课的教学、学习打下情感基础。

【教学重、难点】

中药的生长环境差异及功效特点。

【教学方法】

讲授式

【教学过程】

导入:

结合所学,我国幅员辽阔,地形极为复杂,地理环境的复杂性,导致了我国气候的多样性,而气候条件的复杂性,为我国药用生物的多样性奠定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不同的中药的适宜生长环境有所不同,对其功效也会产生影响。

讲解:

气候因子主要包括光照、气温、降水等。

中药所用的药物,大多来白天然的动、植物和矿物,这些药物都是在自然环境下孕育产生的,他们在和自然界的气候、地理环境等综合因素对抗、适应的过程中,势必会在体内形成一种能对抗和适应外界因素的物质,所以在不同的自然因素下形成的药物,它体内所产生的物质是完全不同的。


一、气候因子对药用植物的影响——光照

(一)光照与中草药

光对药用植物的生态作用由于各种药用植物在它们的系统发育过程中,长期处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而形成对各种不同光照强度的适应性。所以根据不同种类的药用植物对光照强度的要求不同,将植物分为三类:

(1)喜光植物(阳性植物)要求阳光充足的环境,若缺乏光照,则植物细弱,生长不良,产量很低。如:地黄、黄芪、红花、决明、北沙参、芍药等中草药是喜光植物。

(2)喜阴植物(阴性植物)喜欢有遮荫的环境,不能忍受强烈的日光照射。如人参、西洋参、黄连、细辛等。栽培这类中草药需要人工搭棚遮荫或种在林下荫蔽处。

(3)耐阴植物它是前两种植物中间类型,在光照良好或稍有荫蔽的条件下都可生长,不至于受到特别损伤,如天门冬、款冬花、麦冬等。


二、气候因子对药用植物的影响——温度

(二)温度与中草药

    温度指植物生长期间的空气及土壤温度。气温受纬度、海拔高度、季节的影响。一年中气温最冷月和最热月平均变化的相差,称为年较差。把一日中气温变化的相差,称为日温差。一般来说,我国各地的日温差和年较差由南向北增大;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增大,由于土壤传热比空气慢,所以地温变化较小。温度与药用植物生长发育的关系温度的变化直接影响植物的光合和呼吸作用。在一般情况下,随着温度的升高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要加强。

根据植物生长习性及原产地不同,可将植物分为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植物等四大类。

(1)热带植物

我国热带植物分布在台湾、海南及广东、广西、云南的南部热带地区。这些地区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6℃以上,极端最低温度不低于5℃,全年无霜雪。热带药用植物有:砂仁、肉豆蔻、胖大海、槟榔、古柯、丁香、安息香等。这些药用植物喜高温,当气温降到0℃或0℃以下时,就要遭受冻害,甚至死亡。

(2)亚热带植物

我国的亚热带植物大多分布在华中、东南和西南各省的亚热带地区。这些地区的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16℃之间,全年霜雪很少。亚热带药用植物如三七、厚朴、柑橘和樟等,喜温暖、能耐轻微的霜冻。

(3)温带植物

我国温带植物多分布在热带、亚热带以北的广大地区。这些地区最冷月平均温度在0℃以上,也有-25℃以下的,如黑龙江地区。这个地区的药用植物种类很多,它们喜温和至冷凉气候,一般能耐霜冻和寒冷。其中如玄参、川芎、红花、地黄、浙贝母和延胡索等喜温和气候;而人参、黄连、大黄、当归等则要求冷凉气候。


三、气候因子对药用植物的影响——水分

(三)水分与中草药

    水分对植物的生存具有重要意义,水是植物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原生质含水80%以上。嫩茎、幼根等的含水量可达90%以上,没有水就没有植物。水是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重要原料;是植物新陈代谢的重要介质,没有水溶解一切养料,新陈代谢就不能进行。水是器官运动的调控者。由于水有最高的比热、最大的气化热及较大的热传导率,高热时能降温,冷时降温慢,对抵抗自然灾害能发挥重要作用。

(1)旱生植物:如仙人掌、沙棘、芦荟、甘草等。这类药用植物具有发达的根系,或有良好的抑制蒸腾的结构、发达的贮水构造和辅导组织等"旱生结构",具有显著的耐旱能力,适应在地势高,燥少雨的地区栽培。

(2)水生植物:如睡莲、莲等根系极不发达,没有抑制蒸腾的构造,输导组织衰退,而通气组织特别发达,所以它们一般不能离开水生环境。

(3)湿生植物:如泽泻、慈姑、菖蒲、意苡等。湿生植物根系浅,侧根少而短,抑制蒸腾的构造和输导组织弱化,而且通气组织发达,适宜在沼泽、河滩、低洼地、山谷林下等环境生长。

(4)中生植物:大多数药用植物都属这一类,如地黄、浙贝母、延胡索等。中生植物的根系、输导系统、机械组织和节制蒸腾作用的各种结构,都比湿生植物发达,但不如旱生植物。它们在干旱情况下容易枯萎,在水分太多时又容易发生涝害。因此,在栽培这类植物过程中,注意适当的排灌能有效地提高药材的产量和质量。


提问:我们为什么要了解中药的生长环境?


1.不同的物质能对人体的内在平衡产生不同的影响,这就构成了中药变化万千的作用和功效。如生产在炎热地带的植物(如芦荟、仙人掌),往往会在体内产生具有清凉滋润特性的物质,用以对抗外界的炎热和干旱,这种物质对人体内在平衡的影响就是抑制人体新陈代谢、减缓脏腑的活动,減慢血液循环等,可以治疗人体机能亢进而引起的火热病。如生长在高寒地带的植物(如雪莲、人参)等,往往会在体内产生具有温热特性的物质,用以对抗外界的寒冷,这种物质可以治疗人体机能衰退而引起的虚寒病。

2.中国地大物博,南北距离约5 500千米,东西距离多5 200千米,中药药草生长的地域差异、水土热组合均不同,影响中药质量和性能。这在历代医家中也有论述。如清·石莆南云:“且地气不同,如麦冬本甘,今甘中带辛,杭产者辛味犹少,川产者辛味较多。钗解本淡,今霍山产者,地近中州,味仍甘淡,川产者味淡微,广西云南产者,味纯苦而不甘,以广西云南居中州西南边陲,得燥火之气胜也。” 所以南朝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说:“诸药所生,皆有境界。”此境界是中药的道地产地,也是专属中药的地理性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