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海淀区第四届校园中医药文化节-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课程研究展示

《一株神奇的“小草”》教学设计——《一株神奇的“小草”》教学设计张楚翘

2023-06-19 11:19:01

来源: 北京市海淀区西苑小学

教学目标:

1.通过视频、资料,学生初步了解中医药学的杰出代表人物——屠呦呦的成就和其团队发现青蒿素的科研故事。

2.通过资料、图片的对比初步了解青蒿、黄花蒿以及青蒿素的功效与作用。

3.了解中草药的神奇之处,产生喜爱、认同中医药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10min 环节一:通过视频、图文资料,初步了解屠呦呦老师及其团队的研究故事,激发学习兴趣


(一)环节一:通过视频、图文资料,初步了解屠呦呦老师及其团队的研究故事,激发学习兴趣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治疗“新冠”的过程中,中医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中医是国粹,也是世界医学宝库中的瑰宝。许多优秀的中医人正在尽自己的努力继承、发展并充分利用中国传统医学为全人类带来健康。2015年的诺贝尔医学奖,颁给了一位在中国本土从事中医药研究的科学家,她的名字大家一定不陌生,下面我们就跟随小讲解员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伟大的女科学家吧。刚才小讲解员为我们简要介绍了屠呦呦老师,下面我们再来回顾一下。

2.人物简介及评价:

屠呦呦,女,药学家。浙江宁波人,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生药专业。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毕业后接受中医培训两年半,并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期间晋升为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科学家,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1972年成功提取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命名为青蒿素。

2011年9月,因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获得拉斯克奖和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中心“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

2015年10月,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该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第一位获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诺贝尔科学奖项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人物评价:2015年12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六十周年,他在信中指出,以屠呦呦研究员为代表的一代代中医人才,辛勤耕耘,屡建功勋,为发展中医药事业、造福人类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

3.屠呦呦团队研究历程介绍:

通过刚才的介绍,我们初步了解了屠呦呦研究员及其团队对人类健康作出的重要贡献,在科学家们研究抗疟药物的过程中,一株小草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来看一张图片,就是这株神奇的蒿草,在我国多部中医中药典籍中提到它的治疟功效:早在公元前2世纪,中国先秦医方书《五十二病方》就已经在药方中写及青蒿;公元340年,东晋的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一书中,首次描述了青蒿的抗疟功能;李时珍的名著《本草纲目》也称蒿草能“治疟疾寒热”。

于是屠呦呦团队着手从青蒿中提取有效的治疟成分。按照的传统方法,把青蒿切碎,放在水中加热、过滤,然后从滤液中提取有效药物。众所周知,加热通常能够提高物质的溶解度,所以中药几乎都是“煎服”,这“煎”就是加热。

然而令屠呦呦沮丧的是,她把青蒿加热了190次,用小白鼠做实验,失败接着失败。就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屠呦呦重读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一书,反复捉摸那句话:“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葛洪为什么不提“煎服”,而是“绞取汁”。也就是说,葛洪避开了加热的惯例,而是在常温下用手从青蒿中“绞”出,也就是拧出、挤出青蒿汁液。

屠呦呦豁然开朗,1971年10月4日改用沸点很低的乙醚提取青蒿中的有效成分,对于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100%,获得了成功!这是关键性的一步,屠呦呦在失败190次之后,在第191次获得成功。她从青蒿中提取了抗疟新药——青蒿素。她还发现,青蒿含有抗疟活性的部分是叶片,而且只有新鲜的叶子才含有青蒿素有效成分。

20min

环节二:通过图片资料,对比青蒿和黄花蒿的异同,体会中草药的神奇之处 (二)环节二:通过图片资料,对比青蒿和黄花蒿的异同,体会中草药的神奇之处

1.谈话过渡:

生活中我们常常在涮火锅时吃到茼蒿或者蒿子杆,作为可食用的蔬菜,味道清新,有嚼劲。但在植物学上蒿类家族的成员繁多,同属于菊科植物,有的可以食用比如茼蒿、蒌蒿,有的药用价值高,可入药,例如青蒿、艾蒿、茵陈蒿等,还有的具有观赏性比如绿绒蒿、木茼蒿等。

2.提出问题:

那么大家认为屠呦呦团队研制出的青蒿素到底是从蒿类家族的哪种蒿草中提取的呢?有的同学可能会不假思索的脱口而出当然是从青蒿中提取的,因为它的名字叫做青蒿素呀。真的是这样的吗?

3.学习新知:

张老师通过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发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请大家看两张图片(青蒿、黄花蒿),这两张图片一个是青蒿的图片,一个是黄花蒿的图片,在生活中他们经常不易辨认,容易混淆,(出示青蒿和黄花蒿的照片,对比学习辨认两者功效作用的异同)

4.澄清事实:

原来青蒿素是从黄花蒿这种植物中提取的,黄花蒿的药用价值更高,而青蒿虽然也可入药治疗病症,但其本身不含有大量的青蒿素。

5min 环节三:通过了解青蒿素从问世到多年的不断发展,体会中西医结合的创新之路 (三)环节三:青蒿素的前世今生

谈话:青蒿素一经发现就在海南疟疾疫区开始试用,效果显著,获得了卫生部新药证书,并成为我国《新药审批办法》实施以来的第一个一类新药。

1.每当夏季来临时,疟疾这种疾病便会通过蚊子作为“媒介”在人们之间相互传染,蚊子叮咬疟疾患者后,便将疟原虫吸入体内,当它再次叮咬健康人时,就会将疟原虫释放,继而疟原虫会在健康人的干细胞和红细胞内寄生、繁殖,使红细胞受到周期性破坏。每每此时,常见的抗疟药物青蒿素及其衍生物便会派上用场。

2.不仅如此,随着对于青蒿素的研究和探索,医学界又渐渐发现了它的广泛作用,除了抗疟外,青蒿素还被应用在抗肿瘤、治疗肺动脉高压、免疫调节、抗真菌、抗糖尿病等方面,是一款不折不扣的神奇药物。

3.青蒿素的发现与应用同样是中西医结合的创新典范,希望中医药学在不断发展的创新大路上结交更多的朋友,取长补短,去伪存真。

5min 环节四:通过探寻生活中更多种类、不同属性的中药材,激发学生对中医药的认同和兴趣 (四)环节四:探寻生活中的多样中药材

1.谈话:本草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的“本草”从秦汉时期的载药365种,到现代载药达到了8980多种,同时,也诞生了若干“神农”药学家。按照中药材的属性分类,可分为植物源、矿物源、动物源

2.例如大部分的中药材都属于植物科,矿物源的中药材大多来自于天然矿石,动物源的中药材一般将动物风干,磨粉后入药。

3.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神奇的中草药等着我们去发现、辨识与探索他们的药性与功效呐,希望同学们课后可以寻找自己身边的中草药,用自己喜欢的法师把他记录下来,做一个善于记录的“小神农”。